莞城要求复原道生园遗留建筑 自9月中旬起开拆到10月9日,位于莞城街道西隅社区的有着157年历史的清代道生园被彻底拆除。
据市文广新局昨日的通报,此前市文广新局曾要求莞城将道生园申报为不可移动文物,但莞城以破损严重为由未予申报。此外,据记者调查,除上述破损原因外,另有一个原因未曾对外公布:与莞城城建规划相冲突。而关于道生园的最新调查进展,昨日,莞城街道办向媒体通报,莞城街道要求和园项目业主方对被拆毁的道生园遗留建筑予以复原。现阶段要保护好现场,防止建筑再受损毁,并妥善保管好已拆下的建筑构件和材料。 一再被错过的保护机会 10月8日,道生园20天的拆除工作进入最后一天,10月9日起,记者曾多次到拆除现场,而每一次,都能在废墟上见到50多岁的卢叔,他是一个文物收藏爱好者,一直关注着道生园的命运。道生园被拆除,卢叔除了痛惜,还有自责。9月19日中秋节,道生园拆除工作进行到第二天。卢叔骑车经过道生园时发现有人在拆除道生园仅剩两座建筑其中的一座的屋顶,他当即便到相关单位反映情况,那一天,卢叔在该单位待了近4个小时反映此事。可道生园最终的结果证明,这无补于事。“如果我找的是媒体或者更上一级的部门,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他说。这是道生园又一次与免除拆除的机会失之交臂,或许也是最后一次。 机会,其实一直都在。 2002年,莞城启动旧城改造工程,开始对莞城可园片区进行拆迁,把可园片区打造成岭南文化区域,道生园内的几座建筑却仍然被保留下来。 2004年3月,莞城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会上提出对道生园等景点进行保护性建设。 次年,莞城又出台《莞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该规划的“文物保护规划”里, “道生园”三个字没再出现。而道生园所在的地块已被规划为“和园”项目用地,性质为文化娱乐用地。 2011年,该地块被整块售卖给了东莞市莲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莞城称“和园”项目土地用地红线内并无属于省、市历史文物保护建筑,该项目也已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等手续,最终,道生园随着施工的逐步推进被拆除。 但记者辗转拿到的一份内部汇报材料显示,在“和园”项目原来的规划方案中,不拆除道生园,后开发商提出更改规划方案,拆除道生园,并且报经莞城街道办事处批准同意。 进展:遗留建筑将复原 昨日下午,莞城街道办事处表示,莞城街道要求和园项目业主方对被拆毁的道生园遗留建筑予以复原。 莞城表示,道生园遗留建筑被拆毁事件,反映出莞城街道有关部门对历史建筑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莞城街道将从该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大对辖区内有一定历史和文化内涵建筑物的发掘力度,组织专人进行普查,完善相关保护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昨日,东莞市文广新局也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对市内的历史遗存进行调查评估,根据历史遗存的价值,分类分级实施保护。 文物保护单位 申请之争 实质上,道生园免除拆除命运,还有一次机会。 2012年6月,东莞召开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咨询会,国家住建部城乡规划司历史名城保护处处长付殿起提出,莞城是申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在没有编制保护规划的前提下,停止一切旧城改造的建设活动。今年8月14日,市文广新局和市城乡规划局召开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提出莞城街道建设规划要与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对接。然而时隔仅2个月,道生园依然被拆除。 在此前莞城给媒体的回复中称,因道生园所在地块已售卖给开发商,本次拆除属私人行为。然而此答复并未能使公众信服,市民的疑问焦点集中在道生园是否无文化价值,莞城为何未将该园申报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面对公众质疑,其后,莞城再次说明称:因道生园历经多年沧桑,仅剩下几间墙体倒塌、门窗全无、破烂不堪的老屋,在2007年至2010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专家讨论后认为道生园不符合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入选市级文物保护名录的要求,因此没有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昨日,市文广新局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庆洲、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副研究员黄道钦、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副馆长李继光等三位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召开了道生园遗留建筑被拆毁事件调查处理咨询会议。 三位专家现场勘察后一致认为,道生园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但从拆下的木构构件来看,大部分木构件受虫蚁蛀蚀严重,原建筑存在较严重的结构安全问题,因此,没有申报为不可移动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记者所获取的一份内部汇报材料也显示,道生园主人张嘉谟曾在此与文人雅士作诗吟赋,绘兰画梅,遗留不少传世书画作品,道生园对研究粤中清代建筑及书画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上述材料还称,2011年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公布工作,2012年审批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广新局均要求莞城申报,但莞城以道生园破损严重、保存现状不佳,且与莞城城建规划冲突为由,未予申报。 北京多维龙业装饰 办公室装修 www.dw66.net |